|
1. 清代大漆家具图片
一、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
从历史文献可知,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席——榻之始;俎、几——案之始;禁——柜之始;扆——屏风之始。而商代髹漆技术也被运用到家具纹饰上,还可镶嵌象牙、松石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得到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象鲁班这样的技术高超的工匠,不仅促进了家具的发展,而且在木构建筑上也发挥了他们的才能。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铁制的锯、斧、钻、凿、铲、刨等等,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相传锯子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工艺的改进也促进了家具的改进。
人们的工艺制造水平明显提高,衍变繁多,这个时期开启了后世家具雕刻的先河。归纳起来有四大贡献:一是出现了最有名的木匠——鲁班;二是出现了人类最重要的朋友——床;三是出现了铁制的锯、斧、钻、凿等器械;四是雕刻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
三、秦汉时期:为“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
秦汉之前,几、案、衣架和床榻都很矮,都是席地而坐,直到对西域的频繁交流渐深,胡床传入。胡床——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后来被发展成可折叠马扎、交椅等,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拯救罗圈腿奠定了基础。
四、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至南北朝,垂足坐渐渐流行高形坐具。出现墩、椅、凳等高型家具,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在装饰方面,漆木家具装饰上使用绿沉漆,打破红黑漆的一统格局,佛教日兴,出现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
五、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现了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长时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在江山统一后,人们的生活热情得以爆发。“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它的浑厚、丰满、宽大、稳重之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都缺少变化。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
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 从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士大夫们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素面无饰。床榻类无多变化,因袭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许多重大宴请社交活动都由绘画高手加以记录,这给我们研究、考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形象资料。
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画面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时期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等。 唐代家具完整简洁的形式也向我们预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态,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
相关阅读:中国古代家具上的13个美好寓意
六、宋、元时期: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宋代家具借鉴建筑的梁架结构,取代了隋唐的箱型壸门结构。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装饰;同时使用了罗锅枨、矮佬、霸王枨、马蹄脚等部件,部件之间多数以直线形榫卯接合而成,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使家具结构更趋合理。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观其外简洁刚直,观其内隽永挺秀,与宋人简洁朴素的审美观契合。
相对而言,元代立国时间也比较短,统治者采用的政策是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元代中国最高统治者虽是蒙古族,但传统文化没有中断,家具仍在宋、辽的基础上缓慢发展,是宋明之间一条不很明显的纽带。元代匠师在承具上做了两种创造性尝试。一是桌面不探出的方桌,其形象见于冯道真墓壁画,高束腰,桌面不伸出。二是抽屉桌,桌面下设抽屉的创意,以后为明代所继承,沿用至清。
七、明代: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
到了明代,中式家具进入了完备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称“明式家具”。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所以明式家具中夹杂着文人化的意趣。
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理解很独到,对产品的造型、加工更加刻薄,促使中式家具从形态到神韵的进化,将中国家具艺术升化到颠峰之极。明代家具历经几百年的变迁,流传至今仍很牢固,除了优质木材外,主要就是榫卯结构的精密与科学合理。
八、清:中国家具的衰退期,装饰手法史无前例
清初家具沿袭明代风格,用料更为丰盈。除用硬木外,还选用优质软木。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装饰手法之多样也史无前例。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点:一是多种材料并用。无论是雕、嵌、漆、绘,还是骨、木、竹、玉、瓷、法郎,都为家具装饰服务;二是多种工艺结合。有浮雕与透雕的结合,有雕与嵌的结合,雕嵌与描金的结合,有雕嵌与点翠的结合;三是装饰“多”和“满”。追求光华富丽的富贵之感,但有的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2. 清代大漆工艺
它由桑蚕丝织物打底,施大漆,漆中含氧化铁、硫酸钙,外层采用贴金工艺,金层外涂植物油脂。
漆纱上的装饰画有六层:植物胶、皮纸、大漆、金箔、颜料、植物油脂。此项研究揭示了漆纱这项久已失传技艺,为研究清代乾隆年间的工艺制作提供了宝贵资料,更是给漆纱复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3. 清代黑漆家具图片大全
清代黑漆描金折扇,绘画精细,制作精良,应该属于宫廷用品。极具收藏价值。市场估价大约30000元左右。仅供参考。
4. 明代大漆家具
普通木材的绵软和大自然风雨虫噬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具的寿命,与大自然隔离加上披麻挂灰的保护是软木时代无奈的工艺选择。
传统的漆工艺挂灰多是草木灰和砖瓦灰,充分利用了有机质碳化后的稳定性。
披麻和挂灰往往是一起的,在粗糙的家具表面用大漆和灰膏刮平后披麻或布后压实,再继续挂细灰或高档的动物骨灰或鹿角灰,用来增加表面的强度和硬度。
5. 清代大漆家具有哪些特点
古典家具的鉴赏,大部分是明清的,明代家具有都是精品,存世少,黄花梨,紫檀,红木等离百姓太远了。
目前多见清代榉木,楠木,柞榛木,柏木,水杉木,榆木等南北家具。
苏作的线条,工艺,唯美最出名。
晋作,还有大漆家具的大方,粗犷,典雅,京作皇家气派,雕刻,广作工艺繁锁,与西洋结合。还有鲁作等。
6. 清代家具用的什么漆
有,中国古代老早有油漆了。
油漆就是我们古代的叫法,现代叫涂料。
古代的油漆颜色很多,一般用于刷墙和刷家具,可以防潮,可以防腐漆。
古代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发明一种染料。染料加树脂或者其他油脂就是一种油漆。
古人的智慧千万别质疑,清朝把中国文明拉到原始人的程度,导致现代人几乎觉得中国古代很落后,包括我们中国人自己。其实不然。油漆没粘度,可以加糯米和鸡蛋。
油漆没防腐蚀,可以加草药。考古发现证明,油漆在我们中国至少商代就出现了。我们现代的油漆什么颜色都有,只是流行什么才卖什么。
古代也是,流行什么颜色才出现研究出什么颜色的油漆,比如红色而言,就出现过浅红色、深红色、橘红色、灰红色、褐红色、青红色、紫红色、明红色、釉红色等等。
7. 明清漆器家具图片
明清漆器价格在800万以上。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用罩金髹。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堆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明清的螺钿器厚、薄并存。憹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 、黑漆书甲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用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硕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的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8. 明清大漆家具的收藏
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首先,大漆不是化学漆,化学漆涂层美感多浅薄,大漆成膜后温润含蓄,多用于艺术品创作,是天然环保的,对人体无害,因此使用与食用具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大漆工程中容易过敏,过敏是件痛苦的事情,当然这个现象存在于制作过程中,成品之后就不会有此问题。
大漆珠子
近几年,在藏品市场上,大漆珠子十分受关注,不少人都青睐于色彩艳丽、纹饰优美的漆珠。所制作出的项链、手串、坠饰,不仅有漆器古朴浑厚的韵味,还营造出了一种绚丽的叙事风格。并且,漆珠不会因氧化和腐蚀造成质变,其特质令其在岁月的流逝中获得了一种复古的美学品质。因而,佩戴漆珠饰品也成了一种时尚,是既可玩又适于收藏的艺术品。
大漆工艺一种表面涂漆,利用雕刻、彩绘加以修饰,通过不同色彩和不同空间的对比及映照,营造出立体视觉美感的手工艺术。其中的一个品类就是漆珠,用漆树上采割下来的天然生漆,层层涂刷于精木作胎的珠子上,另外以不同漆色描绘出花纹,经过一系列工艺后,使透过层层光漆显现出来的花纹,具有光谱的律动感,极为美丽动人。制作一颗漆珠,有时需要经过数十次刷漆、抛光工艺,循序渐进,色彩才会光泽滋润,漆皮才会自然纯正,如同天然生成。这种以靠人力精绘细磨的工艺,也使得漆珠开始成为人们收藏的热门物品。
制作漆珠的工艺始于宋,盛于明。生漆具有很好的凝固性,涂刷到器物上几个小时就会硬化,成为一层漆皮,并且极具光泽度,如同古器物般,产生光晕效果。清代和民国时期,大漆珠子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是常见的饰品,其后经受了半个世纪的压抑,近几年随着市场的火热,漆珠又重新被人们所追捧,并且由此涌现出了一大批新生代的漆工。漆珠能合成串,可以做成项链、佛珠以及手链等饰品,也可以单独把玩,作为坠饰或腰佩。对于收藏者来说,不一定非要追求于古物,现代制作的漆珠,只要工艺精湛,漆色细腻,一样具有非常强大的升值潜力
如何鉴别大漆手串的好坏呢?
1、工序·看纹理
大漆手串的创作过程十分繁琐,一件拥有温润光泽、唯美纹理的手串,前后要经历十几二十道环节。因为大漆的特殊性,每上一道漆,都需要放在特殊的小房间阴干。阴干后进行打磨,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对于刚接触大漆饰品的小伙伴,只需看珠串的纹理色彩,纹理越多,上漆的道数也越多,纹理越多越协调,漆艺师所花的时间成本也越多,一般情况下,价格也会比较贵些。
2、打磨·看光泽
大漆手串的外表髹涂的是从天然漆树上排泄出来的树脂,它能抗潮、防腐、耐酸、耐热、维护器物,并且还有秀丽柔软的光泽。光泽度越好,说明打磨得越仔细,这与寿山石打磨的原理是一样的,打磨得越好,光泽度越美。
3、效果·看设计
也许会有小伙伴说,只要看纹理和光泽度?那为何有些手串纹理不多,价格却比纹理多的价格还贵呀?这里,我们就要说到设计的价值。虽然有些大漆手串的道数并不多,但是经过漆艺师的设计,合理地运用了大漆的语言,最终效果好的话,价格也可能会比较贵。
盘玩和保养方法如下:
1.盘玩前期先手套或棉布盘玩,挂瓷后可上手。
2.优质大漆佛珠不怕水,不怕晒,但是需要注意尽量避免长时间泡水,佩戴一年以上坚硬如磐石,色泽光亮;
3.大漆佛珠盘玩的越久,佩戴的时间越长,受人体油脂左右会越发的光亮,经常用干净的棉布擦拭、清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