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人的书斋
有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著名的书房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 黄宗羲的惜字庵、闻一多的二月庐、丰子恺的缘缘堂等等。
这些称呼中,斋又是最常见的一种,斋的本义是斋戒,古代礼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斋戒仪式,而从事文化活动,其本质与“斋”所蕴含的宁心静神、修身养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将书房冠名为“斋”,寄托的正是一种超凡脱世、物我两忘般的境界理想。
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问世。在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
这在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至明朝,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
2. 文人的书斋命名之趣语言特色
书斋,汉语词语,拼音是shūzhāi,意思是指书房。专门放书和储藏书的地方;用以书画之地。
出自唐代王勃《赠李十四》诗之四:“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例句:他呆呆地朝窗外望了一会儿,便慢慢走下楼去,一直走进了他的书斋。
造句:
1、白发苍苍的侍仆一面坐在那里打瞌睡,一面静听大书斋里公爵的鼾声。
2、香港尺金寸土,书斋小而闹书灾的读书人,比比皆是,甚至有连小书斋也没有的。
3. 文人的书斋命名之趣阅读答案
有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著名的书房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 黄宗羲的惜字庵、闻一多的二月庐、丰子恺的缘缘堂等等。
这些称呼中,斋又是最常见的一种,斋的本义是斋戒,古代礼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斋戒仪式,而从事文化活动,其本质与“斋”所蕴含的宁心静神、修身养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将书房冠名为“斋”,寄托的正是一种超凡脱世、物我两忘般的境界理想。
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问世。在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
这在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至明朝,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
4. 文人的书斋命名之趣
1、竹里馆 —— 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2、梦溪园 ——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3、书巢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4、本穴世界 —— 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5、梅花屋 ——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6、项脊轩 ——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7、七录斋 ——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8、青藤书屋 —— 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9、惜字庵 ——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10、惜抱轩 —— 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5. 文人的书斋对联
1、苏轼的书房对联:
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
相传苏轼的对联一开始不是这个,而是:识全天下字,读遍世间书。年少轻狂,很正常。但是后来遇到一个老妪,把苏轼难的说不出话来,苏轼就改成了这个。
2、楼大防的书房对联:
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
读书人的心境没有几个人能够理解,这个对联是对自己的一种勉励。
3、陆游的书房对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这辈子最让人熟知的就是两件事,一件是和唐婉的爱情故事,另一件事就是抗金,其实陆游本是中国历史上诗歌留下最多的人,他一生写了近万首诗歌。
4、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徐渭徐文长很狂妄,相传有一天他在院子里面露着肚皮晒太阳,邻居看见了,很诧异,就问:你在干嘛啊?徐文长很骄傲的回复他:我在晒书。哈哈,书全在他的肚子里面了。
5、王夫之的书房对联: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作为明朝遗老,王船山先生真是恨透了满清,他书中所写的每句话都几乎都是对满清的控诉。即使大家看不了船山全书,也要看一看读通鉴论。他的思想哺育了章学诚、曾国藩、梁启超等等名人。
6、郑板桥的书斋联:
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7、蒲松龄的书斋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的一生穷困潦倒,他的才气却是当世罕见。这副对联不仅让他在生活中努力向前,更是激励了后人。
8、蒋士铨的书斋联:
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于教子;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9、林语堂书房对联:
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先生是一个秒人,不能才华横溢,而且幽默。这幅对联是梁启超赠送给他的。
10、古龙书房对联:
陌上发花,可以缓缓醉矣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6. 文人的书斋名及其由来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给人以有益的启示。比较出名的如,
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老学庵: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名称。此名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而不止的精神。
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聊斋:相传,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北望斋:著名作家张恨水,在抗日战争中欣闻平型关大捷,看到了中国反侵略的希望,命屋名为“北望斋”,寄托他对党的希望和对故乡的怀念。
梦草斋:上海作家谢冰心在学生时代,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对爱打抱不平、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十分敬慕,于是她把自己的书屋起名为“梦草斋”。
7. 文人的书斋命名之趣导读
古代文人书房有斋、屋、居、房、室、堂、馆、轩、园、亭、庐、庵、楼等雅号, 还有“芸窗”、“芸馆”、“萤窗”、“雪窗”、“鸡窗”等别名
1、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
2、陋室,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
1、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2、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8. 文人的书斋名
竹里馆: 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梦溪园: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书巢: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本穴世界: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梅花屋: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项脊轩: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七录斋: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青藤书屋: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惜字阉: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春在堂: 清代文学家俞樾的书斋名。二十七松堂:清代文学家廖燕的书斋名。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名。十驾斋: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瓶水斋: 清代诗人舒位的书斋名。人境庐: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饮冰室:清末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何妨一下楼: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书斋名。犹贤博弈斋:现代散文家、诗人朱自清的书斋名。北望斋: 现代作家张恨水的书斋名。三松斋: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书斋名。磨剑室·羿楼: 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的书斋名。菊香书屋: 毛泽东的书斋名。龙虫并雕斋: 当代语言学家王力的书斋名。励耘书屋: 当代史学家陈垣的书斋名。紫罗兰斋: 当代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书斋名。积微斋: 当代语言家杨树达的书斋名。缘缘堂:当代画家丰子恺的书斋名。师牛堂: 当代画家李可染的画室名。双清楼:当代国画家何香凝的书斋名。双柿斋: 当代画家胡挈青的画室名。艺海堂: 当代画家刘海粟的书斋名。樱榴居: 当代著名作家鲁彦周的书斋名。无止境斋:当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书斋名。桂叶草堂:当代著名作家杜宣的书斋名。宽堂: 当代红学家冯其庸的书斋名。再补充几个,人物不知道的话自己查 T T
陈 寿——万卷楼陶渊明—— 归去来馆陈子昂—— 读书台杜 甫—— 浣花草堂薛 涛— —吟诗楼刘禹锡——陋 室白居易——庐山草堂欧阳修——非非堂曾 巩——南轩司马光——读书堂王安石——昭文斋苏 轼——谷林堂黄庭坚——滴翠轩米 芾——宝晋斋周邦彦——倾曲堂陆 游——老学庵范成大——石湖别墅朱 熹——达观轩辛弃疾___稼轩王 冕——梅花屋李东阳——怀麓堂唐 寅——梦墨堂归有光——项脊轩徐 渭——青藤书屋项元汴——天籁阁王世贞——尔雅楼董其昌——画禅室钱谦益——绛云楼傅 山——霜红龛顾炎武——堡中书斋侯方域——壮悔堂吴嘉纪——陋轩朱彝尊——静志居张 英——双溪草堂蒲松龄——聊斋石 涛——大涤草堂查慎行——槐簃沈德潜——归愚斋郑 燮——板桥书屋曹雪芹——悼红轩袁 枚——所好轩纪 昀——阅微草堂李调元—— 万卷楼邓石如______铁砚山房洪亮吉——更生斋林则徐——云左山房杨以增_____海源阁龚自珍——羽陵山馆魏 源——古微堂俞 樾——春在堂翁同稣——瓶庐刘铭传——盘亭任伯年——颐颐草堂吴昌硕——缶庐黄遵宪——人境庐康有为——游存庐丘逢甲——念台精舍齐白石——百梅书屋谭嗣同——莽苍苍斋章太炎——膏兰室梁启超——饮冰室沈 寿——天香阁沈钧儒——与石居于右任——鸳鸯七志斋黄炎培——非有斋何香凝——双清楼李叔同——晚晴山房陈 垣——励耘书屋鲁 迅——绿林书屋冯玉祥——抗倭楼苏局仙——水石居马一浮________蠲戏斋夏丏尊________平屋张 钫_________干唐志斋柳亚子________磨剑室柳亚子________上天下地之庐陈寅恪_____ 不见为净之室陶行知_____ 不除庭草斋胡 适_______藏晖室毛泽东______菊香书屋梅兰芳______梅花诗屋徐悲鸿______八十七神仙馆周瘦鹃_____紫罗兰庵林语堂———有不为斋郑逸梅———纸帐铜瓶室郁达夫———风雨茅庐刘海粟———存天阁徐志摩_______眉轩潘天寿_______听天阁朱自清________犹贤博弈斋丰子恺__________缘缘堂闻一多________何妨一下楼张大千_________大风堂俞平伯________永安居冰 心___________力构小窗石评梅_________荒斋胡 风________四树斋梁实秋_______雅 舍沈从文_______窄而霉斋胡絮青_______双柿书屋李可染________师牛堂赵朴初_______无尽意斋邓 拓————苏画庐启 功————小乘阁吴祖光———逸兴居田家英———小莽苍苍斋黄 胄———伏枥堂……看到这里点个赞再走呗,没看到的话就当我没说(?ì _ í?)
9. 文人的书斋名有哪些
有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著名的书房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 黄宗羲的惜字庵、闻一多的二月庐、丰子恺的缘缘堂等等。
这些称呼中,斋又是最常见的一种,斋的本义是斋戒,古代礼制中的祭祀和佛教都有斋戒仪式,而从事文化活动,其本质与“斋”所蕴含的宁心静神、修身养性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将书房冠名为“斋”,寄托的正是一种超凡脱世、物我两忘般的境界理想。
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问世。在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
这在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至明朝,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
扩展资料
自古至今,我国好多名人往往别出心裁地给自己的书斋或居室题写雅致的名称,或示志向,或示节操,或示情趣,或示爱好,以自策自励。现汇集一些斋名如下:
1、竹里馆 —— 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2、梦溪园 —— 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3、书巢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4、本穴世界 —— 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5、梅花屋 ——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6、项脊轩 ——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7、七录斋——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8、青藤书屋 —— 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9、惜字庵 —— 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10、惜抱轩 —— 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10. 文人的书斋:晚明艺术生活
舫是船的意思,而且常用来泛指小船,画舫就是装饰华丽的小船,一般用于在水面上荡漾游玩、方便观赏水中及两岸的景观,有时也用来宴饮。有时候画舫也指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做法与真正的画舫较为相似,但是下部船体采用石料,所以像船而不能动,一般固定在比较开阔的岸边,也称不系舟。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由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领略灯船丰采一二。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游客云集之处。“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古往今来,星移斗转,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曾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又留下了多少可纪可述的史迹!它既有历史上的繁华盛况,更有现代再创的灿烂美景,历代名人为它击节吟咏,当代志士为它慷慨放歌! 根据文献记载,秦淮河曾名“小江”,应是与长江这“大江”相对而言。三国时期,孙权曾对刘备说:“秣陵有小江百余里,可以安大船,吾方理水军,当移据之。”这里的“小江”就是指秦淮河。“淮水”是汉到隋时的通称。到唐代才称“秦淮河”,因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方山一带,凿断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所以才称此水为“秦淮”。 秦淮河位于江苏省西南部,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全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外秦淮河为一千年前断开的吴杨城濠,为南京古城外南部和西部的屏障,如今又成为城中之河。外秦淮河由通济门经中华门绕行南城外的东、南、西三面,流经中华门外,过汉中门,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明清两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艳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地游览胜地。 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石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可领略灯船丰采。现在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感情和魅力。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早在明代,南京秦淮河的灯船即负盛名。大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这都已相沿成习了。 幼时所见到的灯船,又叫花船。夏季夜晚,泛舟游秦淮河,是极有趣的。那时的花船,已不到中华门,集中在夫子庙前,文德桥和利涉桥之间。每当炎阳西沉,酷暑稍消,华灯初上之时,游客就从夫子庙上船。一般的花船,舱里能放大张藤躺椅、一张圆桌或小方桌。船家备有香茗、干果,较大的花船,中舱可以摆一桌筵席,后舱还有炕铺,可以困卧休息。篷角上皆挂有明角灯,有的还招来歌女、乐师,侑酒作乐。虽然唱的都是下里巴人,但歌喉与桨桡拨水之声,欸乃相和,也别有风味。 秦淮河上灯船之盛况,《板桥杂记》中曾有生动的描绘:“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耀天地,扬鎚击鼓,蹋顿波心,自聚宝门外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闹达旦。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吴敬梓在小说《儒林外史》中,亦曾写道:“话说南京城里,每年四月半后,秦淮景致渐渐好了……到天色晚了,每船两盏明角灯,一来一往,映在河里,上下明亮……夜夜笙歌不绝。”据《秦淮广纪》记载,描写秦淮繁华和灯船之盛的书籍,就有《秦淮画舫录》、《水天余话》、《青溪集》、《青溪赘笔》、《秦淮花略》、《石城咏花录》、《续板桥杂记》等不下一二十种。 历来描绘秦淮灯船的诗歌极多。如《秦淮灯船曲》中有云:“遥指钟山树色开,六朝芳草向琼台。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又云:“神弦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云连天阙天门回,鹤舞银城雪窖开。”从这些诗句中,亦可看出“秦淮灯船甲天下”的繁盛景象了。 明代以来,于秦淮河上之灯船,“守吏有时加以禁束,盛衰靡常,然未能绝也。” 民国以后,仍有灯船泛于秦淮碧波之上。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中写道:“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幅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 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张謇等均出于此。 泛舟秦淮河上,您可从2500年历史的越城遗址、近1800年由东吴孙权建造的石头城遗址;世界上最长的南京明城墙;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式瓮城-中华门城堡、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大报恩寺遗址、史学价值可以和《清明上河图》媲美的《南都繁绘图》石刻等风景中体会历史。真正的欣赏美景,回顾历史。 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秦淮河与夫子庙一衣带水,由文德桥相连,一边是贡院书屋的谦谦君子,一边是阁楼红帐里的二八佳人,因了“君子不过桥,过桥非君子”这话,衍生了渡才子过河会佳人的画舫,想来“擦边球”古来有之。 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浅的失意怠倦,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在这十里秦淮上,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大抵可以用浅斟低唱挥一挥尘世的浮名、官场的跌宕。 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华,南宋隅安、晚明落魄的萧瑟,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一段段醉生梦死,与文人政客相互交缠的一腔腔辛酸与无奈,至今已变得遥远,曾经的十里秦淮唯一不变的、大抵是这喧嚣吧、如今你看、各地的游人、各色的景象、各样的声音,而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大抵也成了不同口中不变的谈资。 眼前、没有了彼时的丝竹弦乐、昼夜笙歌、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载者千古悠悠多少梦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