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人对家具的称乎
锯子是传统木工工具之一,用于木材的横向切断及纵向分解,手动锯历史久远。
斧头是传统的木工工具,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
刨子是传统古典家具制作的一种常用工具,由刨刃和刨床两部分构成。
墨斗是中国传统木工行业中极为常见工具,古人有“设规矩、陈绳墨”之称。
钻子是由握、钻杆、拉杆和牵绳等组成的,内有圆孔,竹片与钻杆相接,可以自由转动,是用来钻孔的。
凿子是传统木工工艺中木结构结合的主要工具,用于凿眼、挖空、剔槽、铲削的制作方面,一般与锤子配合使用。
锤子是最常用矫正或是将物件敲开的木工工具。
铲子是常用的传统工具之一,主要用于铲削局部平面。
鲁班尺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量具,相传为春秋鲁国公输班所作,其实鲁班尺的长短无定,并非通常的衡量长度。
2. 古代有家具这个词吗
二、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三、明月何皎皎
【作者】佚名 【朝代】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 古代称家具为什么
雅称有好多。在古代家具有叫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椅凳、榻。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4. 古人对家具的称乎有哪些
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5. 古人对家具的称呼
家具在古代叫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椅凳、榻。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6. 古人关于家具文化的论述
清代家具为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时期。虽然清代档案、历史文献浩如烟海,但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却不多,故从事清代家具研究的学者多是从现存实物中进行分析。清代坐具在造型和结构上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清代宫廷坐具的造型趋向于复杂,镶嵌和雕刻大量增多。沈阳故宫珍藏有许多精美的明清椅子,展示出了明清坐具所具有的诸多特点。
清代红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通高108、座高52、椅面66×52厘米。造型端庄、凝重,靠背垂直,搭脑呈驼峰式,扶手短、宽、厚,鹅脖细圆、弯曲,可以上承肘压,下适手扶。既显得美观舒适,又无牵强生硬之感,足见制者的匠心。其座面与靠背均镶嵌黑白花大理石,靠背透雕“福禄寿喜”图案。此椅引人注目之处在雕嵌上,从扶手到靠背满嵌螺钿,搭脑上嵌一“寿”字篆体图案,外沿有11朵团花。镶大理石圆框上嵌有10个蝙蝠,间隔有不同的寿字图案,雕工均十分美观。靠背左上雕梅雀,栩栩如生,下雕蝠鹿纹,代表着福禄双全。并有嵌螺钿,闪闪发光,点缀成梅花纹,恰到好处。其花泽淡雅,美观大方,雕饰虽繁,不为所累,收到了华丽妍秀、面面生姿的效果。
清 红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
清代红木嵌螺钿靠背椅,通高98.7、座高55、椅面65.6×52厘米。搭脑为蝙蝠式,很别致;扶手较宽厚,鹅脖弯曲光滑,带束腰,管脚处有罗锅枨,椅脚为回纹方棱,垂直收足,做工精细,比例适度,给人一种匀称和沉实的感觉。靠背、扶手三镶黑白花大理石,靠背中心处镶有一圆形大理石。大理石也称云石,是在地壳内高温高压下变软,并在所含矿物质发生变化时重新结晶形成。颜色很多,通常有明显的花纹,其石面纹饰,既像汹涌波涛的大海,又像狂风席卷的沙漠。大理石旁边为如意纹,雕刻较深,见棱见角,雕工精致,内容丰富。如意上还雕有猴等图案,所雕如意用紫檀木,其搭脑上木质虽都是红木,但有深、浅色之分。看出此椅用料较节省,并掺有其它硬杂木,是典型的京作。扶手下雕有葫芦纹,并镶有小长方形大理石,非常优美;靠背所镶圆框上嵌满螺钿,图案为暗八仙纹。所雕如意及搭脑上所刻的蝙蝠上都嵌有五彩螺钿。
清 红木嵌螺钿靠背椅
清代红木透雕镶大理石靠背椅,通高102.5、座高49.5、椅面69×50.4厘米。搭脑呈灵芝式。椅角呈“爪抓球式”。垂直收足,靠背镶圆形大理石,上面分别刻着“晚山碧云”和“寒谷积雪”。其天然图案既像夜晚的白云,又像寒冷的山谷里堆积的厚厚白雪,宛然是一幅泼墨山水画。扶手及靠背均透雕灵芝花纹,其上雕灵芝图案,以折枝花和联朵的形式,象征起死回生的功效,喻意着坐椅能无疾去病。此椅为典型的“广作”;表现为用料粗硕,雕刻较浅,转折比较灵活,雕工细致,造型讲究奢华和繁复。
清 红木透雕大理石靠背椅
清代红木镶大理石靠背椅,亦称硬太师椅。通高109.5、座高50、座面64×48厘米。搭脑呈“桥梁式”,扶手呈弯曲状,中凹旁凸,并向下顺斜,适合人体;带束腰,腿外撇。榫卯十分紧密、牢固,整体造型十分优美;木质纹理裸露,木形呈圆木棍式,柔滑,圆润,简练,凝重。靠背镶圆形大理石,靠背和扶手均雕葡萄纹。早在宋代,曾出现一种以官衔命名的十分特别的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即称为太师椅。太师是官名,是尊贵、高雅的象征。据传太师秦桧坐在交椅上,因仰头时无意中将头巾坠落,官员吴渊立即把头巾捡起来给秦桧戴上;随后,命人制做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椅靠上。太师椅由此产生,传开。不久,朝臣都用这种交椅以仰首而寝。明代太师椅已不是指带荷叶托首的交椅了,而是椅背、扶手呈圈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造型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完全脱离了追求舒适的初衷,而趋向于尊严。
清 红木镶大理石靠背椅
清代紫檀木浮雕靠背椅,通高119、座面80×52、座高36厘米。紫檀木是“木中之王”,多无大器。因此,此椅比较珍贵。此椅造型别致,靠背有背倾角,呈三屏风式,中高侧低。搭脑后仰、柔软、顺滑,扶手为屏板式,里外部皆浮雕串枝花,形象生动细致,雕刻技法成熟,圆润浑厚,不露刀锋,制作极精。座面下带束腰,三弯腿下带托泥,屏板、腿、牙饰浮雕卷草纹。扶手所用檀木颜色要比靠背、座面和腿处深。
清 紫檀木浮雕靠背椅
清代圈椅,高103、宽72.5厘米。靠背刻有一个篆书“寿”字,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坐具的榫卯结构,做法巧妙,牢固耐用。此椅在高度上比明式坐椅有所下降,以适合人们使用,这较明式更为实用。做工是比较精致的,造型也较美观。
清 圈椅
清代檀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通高105、座宽66.3厘米。靠背透雕图案:由两如意环抱着松树、翠竹,再加上以五彩螺钿形成的梅花,构成三友图;搭脑上还有用五彩螺钿镶嵌成相对而飞的蝴蝶。扶手里向单面雕刻花纹并镶嵌大理石,座面镶有方形大理石,束腰下鼓牙面上镶嵌有螺钿缠枝花纹;足饰回纹。
清 檀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
清代铁梨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高104.7、宽66厘米。椅座和靠背都镶有黑白花大理石,围板及腿部分满嵌螺钿;扶手框中为浮雕“喜上眉梢”纹。带束腰,罗锅枨。搭脑为双峰式,中心处镶嵌有五彩螺钿,图案为两支蝙蝠环绕在一个团寿字周围,两旁螺钿梅雀图。靠背镶嵌圆大理石。圆框上面镶嵌有22个寿字变体图案。椅面镶着方形大理石,两侧雕刻着双鹿、梅花和喜鹊,形成一个福禄寿喜的图案。座椅的前面满嵌五彩螺钿,图案为梅枝、梅花。两腿的花牙处中心嵌有12朵梅花,两侧为两只喜鹊的传统吉祥纹样。古人以喜鹊为喜的象征,唐宋时期即有此风俗。梅花谐音“眉”字,画喜鹊站在梅花枝梢,即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图案。铁梨木家具的存世数量不算少,但在家具家族中的地位一直很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清 铁梨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
清代红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通高101、宽65.7厘米。座面镶嵌长方形黑白花大理石,靠背镶有圆形黑白花大理石,扶手雕花篮,雕刻与镶嵌组成福禄寿喜如意纹,方腿加管脚枨,回纹方足。
清 红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
清代红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通高100、座宽65.5厘米。扶手雕梅花,四腿顶端浮雕兽头,足作兽爪按球状。红木坚硬、致密,原色浅红,年久经空气氧化,逐渐变深,似黑里透红略呈紫,年轮纹呈直纹。红木坐椅,明代即有,清代较多,以广作为最好,俗称“彻红木”。清代红木坐椅数量较多,这是由于红木具有庄重的材色,是清代坐椅追求的理想材料。红木生长在中国广东、云南及东南亚,尤其是印度为主要产地。红木家具一般被认为始于明代,到了清代才大量生产。所以,从总体上说,红木家具主要反映的是清代家具特色,在造型艺术上绝大多数属于清式范畴。用量粗大、形体厚重、线形强烈、结构繁复,呈现出一种与明式迥然不同的造型特点和时代风貌。
清 红木透雕嵌螺钿靠背椅
清代红木透雕镶广石靠背椅,通高105.5、座高50.6、宽66.2、厚50厘米。靠背雕有灵芝纹饰,镶嵌有圆广石;扶手及框内雕有灵芝纹,椅足饰卷云纹。清代家具风格十分注重装饰,家具镶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与清代统治者来自于游牧民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满族人性格豪放,喜欢华丽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而繁缛的镶嵌更能符合他们对审美的要求。在注重物质生活享受和极端颓靡的思想意识下,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也使这一时期的镶嵌艺术达到了顶峰。家具镶嵌的材料如大理石、贝壳等,日益丰富,多样化,后期还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其镶嵌艺术达到了家具史上的最高峰。
清 红木透雕镶广石靠背椅
清代红木镂空汉瓦靠背椅,通高104、座高51、宽63.5、厚50厘米。座椅的靠背镶有白色大理石,镂空流云、蝙蝠、盘肠,扶手镂空汉瓦,篆书“延年益寿”四字。一个时代的文学与绘画艺术也会对当时的家具镶嵌有一定的影响。文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自魏晋以后,他们就倡导脱俗遁世、修身养性等思想,山水题材的图案体现了文人退隐山林、亲近大自然的想法。梅、兰、竹、菊等题材的图案则是文人雅趣的反映,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当时家具镶嵌图案风格的形成。所谓“写意”的风格就是不追求事物的客观真实性,而是强调“似与不似之间”的意境美,即根据抒发自我情感的需要对自然物的剪裁,以突出人的主观情感,张扬个性。在风格上追求“气韵生动”,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家具镶嵌图案的设计。诸如此类的美学观点被工匠们理解和吸收,就影响了清代镶嵌装饰的风格。
清 红木镂空汉瓦靠背椅
清代红木边嵌檀木山水靠背椅,通高107、座高48、宽100厘米。红木边里外部兰漆地浮雕山水花纹,球形足,牙浮雕卷云纹。边嵌檀木,是清式坐具的一个重要特点。
清 红木边嵌檀木山水靠背椅
清代红木嵌螺钿石心靠背椅,高112、宽67厘米。在座椅的靠背中,有透雕嵌螺钿的“福、禄、寿、如意”图案,扶手内镶有云石浮雕葫芦;椅面镶长方形大理石。清康乾盛世为家具的制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具制作继承了明代家具结构上的传统做法,但造型却很复杂,风格大变,趋向华丽厚重,线条平直硬拐,装饰繁琐。从大量的现存清代家具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家具追求的是庄严、富丽、豪华的风格。而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注重装饰。镶嵌的效果尤为突出。可以说,到了清代,由于追求富丽堂皇风格的需要,而促进了螺钿家具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螺钿家具的鼎盛时期。
清 红木嵌螺钿石心靠背椅
清代红雕漆云龙靠背椅,通高90.5、宽59.5厘米。靠背呈三屏风式,托首如意式,雕有“吉庆有余”、“八吉祥”等图案;余处雕花、云、万蝠纹。清代宫廷的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不变形的特点。
清 红雕漆云龙靠背椅
清代硬木雕团寿字靠背椅,通高97.5、宽62厘米。搭脑为双峰式浮雕蝙蝠。靠背透雕团寿字,属文字类的装饰图案。清代家具上经常镶嵌有吉祥文字和诗文,常见到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等。还有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组成的“百福”、“百寿”、“百禄”、“百喜”图,诗文主要是镌刻一些名人或书法家的作品。这些文字类图案常作为家具装饰与家具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与家具艺术相应相生,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清 硬木雕团寿字靠背椅
清代红木镶大理石竹纹靠背椅,通高100、座高50、座宽66厘米。座椅的靠背镶嵌有圆形的大理石,两侧透雕竹纹,左右扶手雕有玉兰花卉。搭脑为马鞍式。玉兰花代表着报恩,竹子寓意平安。
清 红木镶大理石竹纹靠背椅
从大量的传世家具中可以看出,用大理石镶嵌的家具是非常之多。而且南北通用,范围非常广泛,是清代家具的主要装饰手法之一。在家具上镶嵌较大面积的理石是广作的特点之一。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比较炎热,是气温较高地区,人们喜欢用大理石作为家具镶嵌材料。在椅的座和靠背等主要部分镶以晶莹冰洁、纹理秀美的大理石,在色彩上不仅起到鲜明的对比作用,也使坐具显得雍贵华美。使用时,冰洁的大理石给人以清凉舒适感,加上大理石花纹变化万千、奇妙异常,使观者遐想连连。从纹饰上看,京作家具较其它地区又独具风格。它从皇家收藏的古代玉器、铜器上吸取素材,巧妙地装饰在家具上。
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又发展的更加广泛了。明代多雕刻螭虎龙,而清代则以龙纹最为常见,其它还有螭纹、兽面纹、勾卷云纹等。根据家具造型的不同特点,而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纹饰,显示出各式古香、文静典雅的艺术形象。
7. 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家具的理解
一、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
从历史文献可知,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席——榻之始;俎、几——案之始;禁——柜之始;扆——屏风之始。而商代髹漆技术也被运用到家具纹饰上,还可镶嵌象牙、松石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走向崩溃,整个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大有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应地得到改善,与前代相比,家具的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尤其在木材加工方面,出现了象鲁班这样的技术高超的工匠,不仅促进了家具的发展,而且在木构建筑上也发挥了他们的才能。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如铁制的锯、斧、钻、凿、铲、刨等等,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相传锯子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工艺的改进也促进了家具的改进。
人们的工艺制造水平明显提高,衍变繁多,这个时期开启了后世家具雕刻的先河。归纳起来有四大贡献:一是出现了最有名的木匠——鲁班;二是出现了人类最重要的朋友——床;三是出现了铁制的锯、斧、钻、凿等器械;四是雕刻被广泛应用到家具装饰中;有浮雕和透雕等。
三、秦汉时期:为“垂足而坐”奠定了基础
秦汉之前,几、案、衣架和床榻都很矮,都是席地而坐,直到对西域的频繁交流渐深,胡床传入。胡床——是一种形如马扎的坐具。后来被发展成可折叠马扎、交椅等,为后来人们的“垂足而坐”,拯救罗圈腿奠定了基础。
四、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至南北朝,垂足坐渐渐流行高形坐具。出现墩、椅、凳等高型家具,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在装饰方面,漆木家具装饰上使用绿沉漆,打破红黑漆的一统格局,佛教日兴,出现莲花纹、忍冬纹、飞天纹。
五、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唐代。唐代初期就出现了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长时间的战乱和流离失所在江山统一后,人们的生活热情得以爆发。“贞观之治”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唐代的家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显现出它的浑厚、丰满、宽大、稳重之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但在工艺技术和品种上都缺少变化。豪门贵族们所使用的家具比较丰富,尤其在装饰上更加华丽,唐画中多有写实体现。
这一时期的家具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绘,画以花卉图案。 从唐代敦煌壁画上除了可以看到鼓墩、莲花座、藤编墩等,还可以见到形制较为简单的板足案、曲足案、翘头案等。文人士大夫们多追求素雅洁净,所以这一时期的立屏、围屏多素面无饰。床榻类无多变化,因袭上代形制,以箱式床、架屏床、平台床、独立榻为主。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许多重大宴请社交活动都由绘画高手加以记录,这给我们研究、考察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极为可靠的形象资料。
五代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画面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五代时期家具的使用状况,其中有直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等。 唐代家具完整简洁的形式也向我们预示了明式家具前期形态,为中国历史家具的最完美阶段打下了基础。
相关阅读:中国古代家具上的13个美好寓意
六、宋、元时期: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宋代家具借鉴建筑的梁架结构,取代了隋唐的箱型壸门结构。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装饰;同时使用了罗锅枨、矮佬、霸王枨、马蹄脚等部件,部件之间多数以直线形榫卯接合而成,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使家具结构更趋合理。不作大面积的雕镂装饰,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观其外简洁刚直,观其内隽永挺秀,与宋人简洁朴素的审美观契合。
相对而言,元代立国时间也比较短,统治者采用的政策是汉制,所以,不仅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沿袭宋、辽、金各代,家具方面亦禀承宋制,工艺技术和造型设计上都没有大的改变。元代中国最高统治者虽是蒙古族,但传统文化没有中断,家具仍在宋、辽的基础上缓慢发展,是宋明之间一条不很明显的纽带。元代匠师在承具上做了两种创造性尝试。一是桌面不探出的方桌,其形象见于冯道真墓壁画,高束腰,桌面不伸出。二是抽屉桌,桌面下设抽屉的创意,以后为明代所继承,沿用至清。
七、明代: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
到了明代,中式家具进入了完备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称“明式家具”。文人参与家具的设计,所以明式家具中夹杂着文人化的意趣。
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理解很独到,对产品的造型、加工更加刻薄,促使中式家具从形态到神韵的进化,将中国家具艺术升化到颠峰之极。明代家具历经几百年的变迁,流传至今仍很牢固,除了优质木材外,主要就是榫卯结构的精密与科学合理。
八、清:中国家具的衰退期,装饰手法史无前例
清初家具沿袭明代风格,用料更为丰盈。除用硬木外,还选用优质软木。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装饰手法之多样也史无前例。
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点:一是多种材料并用。无论是雕、嵌、漆、绘,还是骨、木、竹、玉、瓷、法郎,都为家具装饰服务;二是多种工艺结合。有浮雕与透雕的结合,有雕与嵌的结合,雕嵌与描金的结合,有雕嵌与点翠的结合;三是装饰“多”和“满”。追求光华富丽的富贵之感,但有的过分追求奢侈,显得繁琐累赘。
8. 古代对家具的雅称
木匠古代称为“木工”、“匠人”、“梓匠”、“梓人”。木匠是职业也是一门工艺。 木匠以木头为材料,他们伸展绳墨,用笔画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依据尺寸和要求做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 “木工”是最通用的名称,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候还仅仅是一个官名,表明其职责范围。《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木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此职业,当时被视为下等的职业,因此上层社会人士并不会学习木工这个手艺。 “梓匠”或“梓人”也是木匠常用的一种代称。但在古代,梓人只是木匠中的一种,专门制造饮酒、弓箭和钟磬的架子。
9. 古人对家具的称乎是什么
古代的床叫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绳床、床榻等。
1、架子床:汉族卧具,床身上架置四柱、四杆的床。有的在两端和背面设有三面栏杆,有的迎面安置门罩,更有在前面设踏步并加设undefined罩(拔步床)等。式样颇多,结构精巧,装饰华美。
2、拔步床:又叫八步床,是中国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床。拔步床在《鲁班经匠家境》中被分别列为大床和凉床两类,其实是拔步床的繁简两种形式。
3、罗汉床:是古老的家具,属于卧具之一。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罗汉床因其实用一直是备受欢迎。
4、绳床:唐代自印度传入,为倚背垂足之坐,如椅子亦曰绳床。床,《广雅》云:栖,谓之床。装,载也,栖也,《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皆为人坐卧之用。
5、床榻:系中国古典家具中六大门类之一,是当今古典家具收藏备受热衷、备受人们追捧的对象。《广博物志》中曾有神农氏发明床,少昊始作篑,吕望作榻的记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