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板贴皮的技巧,现场贴皮,怎么看是不是贴皮,如何分辨实木和贴皮,红木家具有贴皮的吗,原木贴皮与原木怎么区分,怎么看桌子是不是贴皮,怎么看是实木还是实木贴皮的,怎么看是不是贴皮家具,识别贴皮红木家具五招,表层和底部都是由一块薄薄的真料板细心地粘贴摭盖起来,前后左右都是如此,但包裹在里面的却不是红木而是杂木或者其它木料,有的甚至是水泥板块……
红木木皮
这些卖家还会在这些木头上作一些伪装,并且大多是把买家带到昏暗的仓库里验货,同时会用各种方法让验货的时间非常仓促,让买家无法认真查验。
对于红木原材的贴皮只要有心提防,认真细看总会看出一些端倪,并且原木市场还可以动刀动斧的验成色,留心查验的话不至于中招。因此,上当受骗往往是因为落到了奸商布的“局”里了,而不是因为存在验货技术上的问题。
在此,我们重点关注一下家具贴皮。家具贴皮是近现代才出现的一种木器装饰工艺,针对市面上不少贴皮家具的乱象,总结几招如何识别贴皮家具的方法。
不可混淆的包镶与贴皮
在《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中,有这样一条名词解释。“红木包覆家具:采用优质天然实木锯材为基材,外表包覆深色名贵硬木薄板(厚度不小于6mm)加工制成的家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面又追加了这样一条注解。“注:硬木包覆加工工艺源自清朝年间,不同于当今微薄木覆(饰)面工艺。”
红木贴皮
《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是红木行业国家标准。那么,它对于“红木包覆家具”的这一界定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
清中期 紫檀镶铜包角炕几
从内容解释上,即可断定“红木包覆家具”就是我们常说的“包镶”家具,只是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称呼方法。而后面的注解里,“微薄木覆(饰)面工艺” 指的则是常常与包镶家具混淆的贴皮家具,两者是两个完全不能等同的概念。
那么,包镶家具与贴皮家具之间的分割点,同样可在上面的解释中找到答案。外表包覆深色名贵硬木薄板,其厚度不小于6mm,凡满足这一条件的,即是包镶家具,而非贴皮家具。
同时,不容忽略的一点是,只有当商家在质量明示卡上注明“XXX包覆家具”时,才是合法的商业行为。如果把包镶家具当作“全XXX家具”或者“XXX家具”出售,便构成了商业欺诈,需承担法律责任。
那何为贴皮家具呢?
贴皮家具的制作方法是将较珍贵、美观的木材用热水浸泡软化后,用大型木工机械将其旋切或刨切成1毫米左右厚的薄型木板,即所谓的“皮子”,再按木纹走向拼成各种图案,贴于家具表面,俗称“贴皮子”。
清早期 紫檀包镶屏风底座
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包镶家具与贴皮家具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包镶的工艺自清朝便已有之,它的诞生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不乏优点。
首先,包镶家具能节省大量的珍贵木料,尤其是在国力衰退的晚清,对名贵木材的进口已经力不从心,在普通的木材外面包覆名贵木材对维护统治者的“面子”来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清末的传世家具里有为数不少的包镶家具,原因就在这里。
其次,包镶家具坚实稳固。珍贵的硬木材质,在北方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极易开裂变形。试验证明,用松软的楠木、松木做胎骨,外表再包覆珍贵硬质木材,只要环境不是过度潮湿,制成的家具会十分坚固耐用。
再次,便携。众所周知,硬木密度大,较沉重,不利于搬运,而用楠木、榆木等轻软的木材做胎骨,上面再包覆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既轻便易携,又不失华贵。据清宫档案载,皇家的车船轿辇等交通器具常用此法。
包镶的手法在清中后期的家具制作中尤为常见,从清代工程文献屡有记载和大量运用于宫廷的情况可见,包镶并非一种低劣的作伪工艺,反而是一种家具艺术发展至清代的必然现象。
其一,清代中后期,国内优质的红木用材数量锐减,甚至清中期以后用黄花梨做包镶的家具也变得极为罕见。
其二,国力日趋衰退,无力大量进口紫檀等名贵木材,这种情况下,包镶无疑是一种节省木材的有效方法。
其三,中西方文化交流,受到西洋古建筑“土胎贴石材”的装饰传统和覆面家具装饰手法的影响,清宫廷的装修风格和家具都出现了很多变化。
清朝的包镶技术所使用的粘接材料是“大鳔”(鱼鳔胶或猪膘胶),从传世的一些包镶家具看,很多仍十分牢固精细,有的接口细如毫发,甚难察觉。而包镶更有不容忽视的装饰功能,一些清代家具上的“格角贴”、“骑缝贴”、“委角贴”、挂漆以及包铜套脚工艺都隶属于包镶工艺。
由此可以将包镶家具和现代的“贴皮家具”的区别概括如下:
一、包镶是一种始于清代的家具艺术手法,是一种美的艺术。而“贴皮”是一种现代家具的造假手段,它经常被包装成“全XXX家具”进行出售,是一种商业语境中的违法行为。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故不可相提并论。
二、传统的包镶家具使用鱼鳔胶粘接,而贴皮家具往往使用工业胶水。
三、包镶家具的条件是包覆的名贵木材不少于6mm,倘若少于6mm就有贴皮家具的嫌疑。
前两年,有新闻报导一位陈姓消费者花高价购买了一套紫檀家具,使用了6个月后,发现橱柜的柜门上有一道裂缝,且裂口处的边缘翘起,经过化验得知,这套家具除了个别部位和表皮的一层厚约2毫米的紫檀料外,里面包裹的只是亚花梨木。后陈姓消费者在要求退货无果的情况下,将这家厂商告上法庭。
像这样的现象,在鱼龙混杂的家具市场上并非个例,假如那位陈姓消费者具备一定识别贴皮家具的知识,类似情况就很可能免于发生了。
识别贴皮家具,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贴皮家具的特点。这里分享五招识别贴皮家具的方法,以供消费者借鉴。
第一招:看颜色与纹理。正常的红木家具各部件正反面的纹理和颜色应该是有些许差异。众所周知,由于同一块厚木板需按照同一规格厚度或不同规格厚度进行切割,每一块板材的正反纹理会有所差异,且弦切与径切所获得的花纹效果也不一样,很少或者不可能正反两面的纹理和颜色完全一致。如果家具出现正反面花纹、颜色完全一致的情况,则需要仔细甄别。
一些大型家具是贴皮的主要使用对象。一般情况下,一件床或者长案的大边厚度要在5cm以上,加工成成品料之前,一般会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故正反两面的纹理和颜色应该是有所差别的。但如果差别过大,甚至基本特征毫无关联,则也值得怀疑。购买家具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部位,大柜侧板、面心板、膛板、抽屉板等用料较薄的部分。
实木贴皮
第二招:闻味道。为家具贴皮,必然要用到胶。上面提到,传统的包镶家具使用的是大鳔。之所以用大鳔,是因为家具包镶时容易起泡出皱,用大鳔方便把其中的空气排出,用烙铁一熨就十分平坦,而很多化工胶都做不到这一点。辨认大鳔的方法是用手使劲摩擦家具的表面,摩热后,闻起来有一股酸腥味。倘若用的不是大鳔而是化工胶水,用此方法可闻到的化学制品的气味。对于上漆家具,这一方法显然不再奏效,但可在家具反面或内里面进行试验,因为这些地方绝大部分家具是不上漆的。
第三招:观察部件转接接缝和榫卯接口处。由于贴皮工艺的局限性,家具的榫卯处不可能进行贴皮处理。如明式曲尺罗汉床,三面围子与床体的连接处可进行拆卸,如果连接处木材内外的颜色不一致,则一定是贴皮家具无疑。
此外,在家具部件的转折处,用肉眼也可以观察到接缝,如果花纹整体流转自然,没有突然断开,则为一木连做。如果花纹断开,则或为木材拼接或采用了贴皮工艺。
磨损的贴皮
第四招:听声音。红木贴皮家具,包覆其中的一般都不是名贵木材,其木材密度低于贴皮部分的表面材,由于密度不同,在敲击时贴皮家具与正常家具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正常的红木家具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回声,有如钟磬不拖泥带水,尤其是面心板等部位,而贴皮家具发声沉闷,拖沓含混。但听声音辨别贴皮家具这一招,需长期的经验积累,要反复实践,多多练习才可。
第五招:掂手感。对于中小型家具,可手提家具感知家具的重量,过轻或者过重都值得怀疑。曾有这样的案例:一些造假者在床的四条腿子中放置铁块等重物以增加家具的整体重量,遇到这种情况,可随身携带一块吸铁石,在用料厚重的部位试探,如果有吸附力,则要当心。
对于大型家具,可用手感知家具表面温度的变化,这也是辨认木材密度的一种方法。密度较大的木材,在触摸的一刹那手感较凉,而密度较小的木材手感的温度也就相对较高。
除了上述五招,还要了解一点,贴皮家具不能烫蜡,因为烫蜡会使“皮子”起泡。所以贴皮家具只能打蜡或者擦一层薄薄的核桃油,再或者直接上漆。前面举的那个例子中,陈姓消费者是通过家具开裂这一契机发现的贴皮问题。而家具开裂在北方地区很常见,贴皮家具更是易在开裂的情况下暴露原形。
倘若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贴皮家具的问题,那么,怎样维权就显得非常重要。处理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按照最新出台的《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拟定合同,尤其是产品用材一定要书写规范,是否是包覆家具应予以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