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东京国际礼品展
蛮好玩的各式各样的都有但是会展的商品都是不出售的中国的出展商也是很多的
2. 东京国际展览
全球六大著名车展
北美车展 一年一度的北美国际汽车展的前身是原美国底特律国际汽车展览会,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美国创办历史最长的车展之一。
巴黎车展 作为浪漫之都的巴黎,它的车展如同时装,总能给人争奇斗艳的感觉。
日内瓦国际汽车展 日内瓦车展素有“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之称,是欧洲惟一每年举办的车展,在位于日内瓦机场附近的巴莱斯堡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总。
法兰克福车展 德国是世界最早办国际车展的地方。法兰克福车展前身为柏林车展,创办于1897年,1951年移到法兰克福举办,每年一届。
东京车展 东京车展是五大车展中历史最短的,被誉为“亚洲汽车风向标”,创办于上个世纪50年代,逢单数年秋季举办
纽约车展 纽约国际汽车展每年一次,今年已迈入第104周年。
3. 东京文具展
1.国誉KOKUYO
国誉是一家创立于1905年,有着上百年发展历史的日本规模最大最出名的综合型办公用品供应商,最早凭借制造账本封面起家,目前产品系列已经覆盖了文具、家具和网购零售三大领域,目前品牌旗下的手账本、活页纸最受中国文具爱好者的喜爱。
2.三菱Uni-ball
三菱是有着上百年发展历史,诞生于1887年的走珠笔厂家,是世界上第一家研制出走珠笔的文具厂家,虽然推出多年,但始终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走珠笔,目前品牌销售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各大城市,在中国市场中品牌的书写工具系列销量依旧持续上升。
3.百乐Pilot
百乐是一家成立于1918年的书写工具制造厂,也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科技百乐产品的日本乃至全球最具规模的文具制造厂,签字笔十大品牌之一,目前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强大的营销网络。
4. 东京国际艺术节
中文名杨丽萍出生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外文名Yang li Ping出生日期1958年11月10日别名孔雀公主、舞神、杨老师国籍中国身高165cm民族白族体重45kg职业舞蹈艺术家代表作品《雀之灵》《月光》《两棵树》《云南映像》血型O型主要成就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最高表演奖”凤凰卫视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奖首届中华艺文奖中国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舞蹈家
5. 东京礼品展 2020时间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来访不久,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双方互赠国礼,中国大熊猫“康康”和“兰兰”来到东京上野动物园,日本的1000棵名贵的大山樱在北京的天坛、紫竹院、陶然亭等公园里落地。现在,中日两国科技人员对熊猫的研究、保护进行了广泛、富有成效的合作。熊猫对促进中日友好起到明显作用。熊猫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之一。
6. 东京国际展览中心
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是新国立竞技场,而不是鸟巢。正式名称为“国立竞技场”,位于日本东京都霞丘,由1964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国立霞丘陆上竞技场重建而来 。
场馆于2016年12月11日起动工建设 ,2019年11月30日全面竣工 ,同年12月21日举办设施启动仪式后正式启用 。场馆由大成建设?梓设计?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采用木材结合钢筋结构的屋顶设计,总建设费用约1569亿日元 。场馆可容纳观众人数约68000人次,除承办本届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外,还将举办赛事田径、足球项目比赛 。
2021年7月1日,东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1日在东京都江东区的东京国际展览中心(东京BIG SIGHT)开始试运营。主新闻中心位于比赛场馆众多的临海地区,在奥运会期间将成为国内外媒体据点,预计单日最多可以允许2500人使用。
7. 东京服装展
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桃山时代,人们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过传统的“七五三”节的时候,孩子们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带领参拜神社。
在日本,过“成人节”的时候,年满20岁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专用的“振袖”和服,欢欢喜喜地去参加庆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礼,新娘要穿象征神圣、纯洁的“白无垢”和服。平时,家庭妇女,下班归来的男人,全都喜欢浴后着和服,这种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和服有密切联系。比如说日本俗版画——浮世绘中的美人画,离不开和服。再比如在戏剧中的舞蹈演员用长袖表达感情,有时演员背向观众,目的是让观众欣赏身着和服的服饰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较复杂,讲究。以妇女为例,穿和服时,最里面是贴身衬裙,其次是贴身汗衫,再其次是长衬衫,最后才是和服。然后系上“细带”与“兜包”。穿和服时,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袜,出门时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妇女着和服时,要梳上相应的头饰。
8. 东京展览会
共两届日本世博会 日本世界博览会(にほんばんこくはくらんかい),简称大阪世博、Expo '70。"大阪世博在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千里丘陵(约350公顷)召开,会期为1970年3月15日至9月13日,为期183日,是日本首个世界博览会。主办单位为日本世界博览会协会(现在转为独立行政法人日本世界博览会纪念机构)。 大阪万博的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有77个国家4个国际机关参加。入场者多达6421万8770人。大阪万博的会场是由丹下健三设计的。 日本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简介 日本2005年爱知世界博览会会徽与吉祥物世博会概述举办国家:日本 举办地点: 爱知县 主题:自然的睿智 副主题:“宇宙、生命和信息”、“人生的‘手艺’和智慧”、“循环型社会” 吉祥物:森林小子和森林爷爷
9. 东京国际礼品展览会
在日本学会"送礼"也是一大学问,因为"礼"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直接起到一种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的作用,加之"礼尚往来"的传统习俗,使得日本社会的相互馈赠礼品之风盛行。人们在社交生活中不仅非常重视送礼,而且也十分讲究"还礼",无论是访亲问友还是做客赴宴,都要随身携带相应的礼物。
"送礼"和"还礼"的费用因此成了每个日本家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开支。
日本人的赠答行为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谢,是报恩的义理,是亲朋好友间善意的交换,是为了保持体面的社交,是希望得到回报的一种投资等等,有着各种各样的意味。并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单纯的物质上的往来,而是人们在心理上更多地期望着得到某种形式的回报,因为在这种交换中传统的对等原则始终发生着作用。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应答酬谢的送礼外,全国还有统一的季节性送礼习俗,这就是每年的岁末(岁暮)和仲夏(中元)。
所谓"中元"说的是,道教在7月15日这一天要祭祀土地神。与佛教的盂兰盆节合在一起,成为一年一度的节日。这时为了供奉死者,亲朋好友们有带着米、面、冷面、果子等食品来看望的习惯。
岁暮则始于年末之际,孩子们带着饼、米、鱼等食品来祝贺看望健在的父母。到了明汉时期,这种赠答的对象逐渐推广开来,形成了馈赠客户、上司和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人风俗,回赠的风气也同时形成,馈赠物品也由手工制作的东西变成了商品。
岁暮主要是上级给下级、长辈给晚辈、大人给孩子及孩子的老师送礼,以示关怀。
仲夏则主要是下级给上级、晚辈给长辈及关照过自己的人送礼,以表谢意。
商店的中元·岁暮大卖出加速了这一习惯的发展,出现了百货商店后这一风气则更加盛行了起来。现在,几乎所有的百货商店和超市都设有赠物用品专柜,并且商店还代为送货,通过利用电视、广告、购货征询单等方式进行宣传和主动向企业推销以及举行订货会等各种营业活动,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商战。
日本的礼品业为此而十分发达,每到"中元"、"岁暮"之时,各大百货商店都要推出各式各样不同档次和价格的馈赠礼品供人们挑选;而且礼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有包装精美的日常生活用品、食品、酒类、饮料、鱼贝海鲜和工艺品等。商店根据客人的需要还同时提供免费送货的服务,消费者只要填写一份送货单即可,十分方便。
日本人喜欢送名牌货,因为当礼品对受礼人一时无用时,他还可将名牌礼品再转送给别人,使礼品发挥转赠的作用。一般说来,喜事送慰问品或海产品等,丧事送茶叶等素食,也有的时兴送现金,但要在装现金的信封上注明赠送数量和目的。
日本人的礼品十分讲究包装,往往要包上好几层后,再按一定的规格系上一条缎带或精美的纸绳。
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喜庆送礼结剪刀状红白纸绳,预示吉庆之路愈走愈宽;丧事则结钳状墨白纸绳,希望丧事不再降临。此外,日本人送礼时总喜欢在礼品上写上"粗品"两字以示客气。商店也备有印着"粗品"两字的包装纸供人们送礼时选用。
日本人送礼时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有"4"。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对2、4、6的数字失去了兴趣,转而喜爱上了单数,尤其是3、5、7这三个单数,但切勿送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那样会引起误会,以为你把他看成了强盗。向人家表示祝贺,或是在生日、毕业典礼、母亲节、教师退休、看望病人时大多送鲜花。
但日本人忌讳送菊花和盆景花给病人,因为菊花通常是供在坟墓和灵牌前的,而盆景花意味着"扎根",日语中的"扎根"与"卧床不起"是同音词。
当收到礼品时要立即还礼,回赠礼品的价值应和赠礼价值相等。但生孩子时要在7天后再还礼,办丧事时还礼要推到35天或49天之后进行。
对别人买的东西不要问"多少钱?"即便是知道了多少钱,也不能说"真便宜",因为日本人不这样说,认为这很失礼。
日本人在平时的互赠礼品时,还喜欢将自己用过的东西赠送给对方,以示情深和尊敬。
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举止无不遵循着一定的准则和格式,几乎已达到了规范化和程式化的程度。
就是在家里夫妻间和父母子女之间也都以礼相待,相敬如宾。"早安"、"晚安"、"谢谢"、"辛苦了"等一类的客套话天天都要挂在嘴上。无论是谁,外出离开家门时,总要说句"我走了",回来的时候又必定要打招呼"我回来了"。家里人总要相应地说"路上小心"、"回来啦"等寒暄语。
甚至连一日三餐也都规定了用餐前的程式化的用语,饭前要说"ITADAKIMASU",饭后要说"GOCHISOSAMA"。对外国人来说,这两句话大概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如直译出来定然索然无味了。
日本人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也常使用表示谦虚的自谦语以贬低自己,如愚父、荆妻、豚儿等。
尤其是中年男子习惯于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愚妻",并说她做事无条理,烹调技术也不高。接着又说自己的孩子正在读书,脑子不聪明,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最后说自己,没受到教育,无知也无能等等。在日本人看来,贬低自己是为了抬高对方,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礼物。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像"圣旨"一样支配着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无论做什么事,日本人都要想"这样做是不是会给别人添麻烦",凡是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日本人是决不会去做的,如果因为自己的一时不慎而麻烦了别人,日本人会立刻"改过"并当面赔礼道歉和承担相应的责任的。
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很强,可以说脱离了等级日本社会就会因无章可循而乱套,等级已经成了日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规范。日本人居室中的传统摆设形式就很清楚地反映出这种等级差别。最高的座位总是居中,背后是壁龛,布置着彩饰和花卉,最低的座位最靠近房门。
这种布置永远是一个一个地由上而下排列下来,不论举行何种性质的集会,与会者各自谦让一番后,最终总是按最恰当的等级次序入席。
日本人在与人交谈时很少注视对方的眼睛,大多是看着对方的鼻尖。特别是对上司和长辈,常常要垂目低视。也有人闭上眼睛表示洗耳恭听。
当与他人对视时,有些人会感到难为情而赶紧移开目光。当冒犯或妨碍他人时,要马上说"对不起",以示歉意,如果不这样,彼此关系往往会搞得很僵。
下级同上司在一起时,在上司没讲完之前一般不能插话。说话方式多是围绕所商讨的事项交换看法,以求得意见的一致。
人们很重视交谈的气氛并琢磨对方的立场和看法,有时就是自己不同意,也会因考虑到彼此的关系和对方的处境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迎合对方。即便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时,日本人也不喜欢争执,往往习惯于避免正面冲突,拐弯抹角地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并将自己的理由陈述一下。
还常说:"我倒无所谓,只是社长说……",或"某某先生三番两次这样说,所以……"等等,往往推出第三者来婉转地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在日本,一个人如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张,往往会被周围的人视为不成熟,日本人认为,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靠权力和以势压人,而应采取和蔼的态度。
而对觉得行不通的事就干脆别开口。
对他人的要求、请求,如果日本人说"请让我考虑一下"的话,通常则意味着否定。而且事后对方若不催促答复,多不会告知考虑的结果的。
遇上尴尬局面时,日本人出于礼节一般是继续留在那里,静静地忍耐,而不会公开表示抵触或退席。
通常人们或是想办法改变一下气氛,或是无可奈何地忍耐下去。人们很注重揣度当时的微妙气氛。
在学校是按年龄(年级),在单位则按经验(进入单位的年限而非年龄)将周围的人划分为"前辈"和"后辈"。"前辈"和"后辈"的关系一旦确定,"前辈"就要处处关心和体谅"后辈",作为报答,"后辈"要对"前辈"表示服从和尊敬,这已成为缔结人际关系的规则,人们都自觉与不自觉地遵守。
由于彼此关系清楚,权责分明,因此日本人的人际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被整理和安排得十分妥贴而得体,在群体中,无论谁都能迅速地找到和发现自己的位置,并得到周围人的普遍认可和承认,从而做到各就各位,安分守己,群而不乱。日本的人际关系就这样从最底层开始,就具有了一定的末端组织结构,而这种结构又是靠一定的礼节规程来框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