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故宫藏雕漆
《平复帖》为西晋陆机书法作品,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平复帖》牙色麻纸本墨迹,共9行84字,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墨色微绿。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其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赏给亲王。后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名士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图轴纵104cm,宽36cm,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沈子蕃,南宋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沈子蕃的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设色高雅古朴,生动传神,令人叹为观止。原清宫养心殿所藏花鸟图轴、重华宫沈子蕃缂丝梅雀图轴等均为其传世佳作。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其次,缂技易学难精,虽摹缂书画,并非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许多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酗亚方樽
方樽传世较少,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酗亚方樽,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口内侧铸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樽是盛酒弦纹樽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带有亚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
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尚存争议)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是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青玉云龙纹炉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椟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乃故宫金器,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足高5cm,用八成金制成;杯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 、“乾隆年制”篆书;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
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瓯永固”杯为伦敦华莱士收藏馆的金杯、鎏金铜杯各一件,两岸故宫金杯各一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为乾隆六十二年所作,在艺术风格、镶嵌位置数量上与华莱士金杯接近,后因陈列补粘而造成部分宝石错配或错位。
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是伪作。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
郎廷极(1663-1715),清代隶汉军镶黄旗,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湖南布政使、山东巡抚郎永清子,累擢江西巡抚,督造官窑瓷器,世称郎窑,官终漕运总督。
景德镇流传一句话“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康熙红釉是在当时景德镇督窑官朗廷极主持下仿烧宣德宝石红的红釉器,而且仿得十分出色,故将康熙红釉称之为“郎窑红”。郎窑红色泽艳丽深沉,就如初凝之牛血一般腥红,又称之为“牛血红”。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瓶直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足外墙两侧各有一长方形穿孔,可穿系绳带。该器通体施红釉,因釉质在高温烧造时垂流而使口部显露出白色胎体,底部红釉凝聚,釉色浓重。外底施白釉并镌刻乾隆御制诗:“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一件元代文物,为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景泰蓝”已成为掐丝珐琅工艺的俗名。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和象耳为后配。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
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根据记录,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2. 故宫藏雕漆花瓶
台北故宫又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台湾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所以又名:台北故宫。
3. 故宫藏雕漆天球瓶
瓶直颈,腹硕圆,圈足,俗称天球瓶。胎体洁白,釉质粉润如雪,胎釉浑然一体,修胎极为规整。用粉、绿、白、褐等色,采用没骨画法在瓶体上绘出浓淡相间、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的桃树、月季各一株。
桃干茁壮,枝头结蟠桃8个,果实饱满,枝叶葳蕤。树旁衬月季,轻盈俏丽。瓶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4. 故宫藏漆器图片
元代制作漆器的名家很多,据《格古要论》载,“元朝嘉兴府西塘杨汇有张成、杨茂者,剔红最得名。”
他们的传世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数件。
明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曾评论两家的作品,“元时有张成、杨茂二家擅一时,但用朱不厚,漆多敲裂。”
张成的作品有剔红栀子花圆盘、剔红山水人物圆盒等。
杨茂的作品有剔红花卉渣斗、剔红观瀑图八方盘等。
戗金高手为嘉兴斜塘杨汇的彭君宝,他所制作的山水树石,花竹翎毛,亭台屋宇及人物故事等,都极精巧工细。
5. 故宫藏雕漆香炉
故宫铜龟铜鹤∶
铜仙鹤,仙鹤以其高雅、优美的身姿,一跃而飞的飘逸潇洒,被人们所追捧。在中国历史上仙鹤被公认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绣丹顶鹤,把它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人们也称鹤为“一品鸟”。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由于丹顶鹤寿命长达50~60年,人们常把它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古人们对于鹤的特殊崇拜,也代表一种成仙的愿望。太和殿前安一座仙鹤,寓意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道成仙,能永世统治帝国。
龙头龟相传是龙之九子中第九个儿子。也是常用的风水物之一,是富贵长寿的代表。龙龟代表着荣誉和地位,是能耐、负重、长寿、权威的象征。因龙和龟均有极强的驱邪避灾的功效,所以它不仅是力量最足,还是驱邪避灾最有效的一个,因此历代很多人都喜欢用它来作为碑、鼎等物品的底基,意为震灾驱邪,地基稳固。
太和殿前的铜龟和铜鹤,象征着江山永固,万寿无疆。还有就是这对龟和鹤身体里是空的,主要是用来焚香的功能。因为太和殿经常举行诸如皇帝登基大典册立皇后颁布诏书等这类重大典礼地方,设想文武百官跪候在太和殿前,铜龟和铜鹤身体里焚香,把整个大殿都笼罩在香气之中,很像天上的天宫笼罩在仙气之中。
6. 故宫博物院漆器故宫是中国藏品最为宏富的博物院,那么,它的“家底”到底有多少呢?根据数据显示,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共1807558件(套),珍贵藏品168万件,文物种类丰富,涵盖了画作、书法、青铜器、金银器、漆器、钟表、宗教文物等。
下面介绍一款宝贝: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这是宋代的一件仿古青铜器玉器,以青铜簋为蓝本,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这原本就是清宫的藏品,后来乾隆在底下刻了一首七言诗,并将它取名为“旧玉飞龙彝炉”。
7. 故宫藏雕漆五供
《平复帖》
《平复帖》为西晋陆机书法作品,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梅鹊图》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图轴纵104cm,宽36cm,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
酗亚方樽
方樽传世较少,酗亚方樽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最早的版本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原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
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是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乃故宫金器,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为故宫陶瓷的代表作品。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是一件元代文物,为故宫旧藏器中的珐琅珍品。“景泰蓝”已成为掐丝珐琅工艺的俗名。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钟表之宝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
8. 故宫的油漆
1.红黄两色是明清皇家建筑的专属色彩。红是火的象征,是先民一直崇拜的颜色;“天玄而地黄”,黄代表着土地,古人认为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居诸色之上。
帝王居所以红黄配色为主也就不难理解了。
2.故宫的整体配色体系:“朱红墙柱、黄绿瓦面、青绿梁枋、白色栏杆”。整体效果华丽庄重。
古时色彩的等级制度是很森严的,最纯正的颜色一般只有皇室才能使用。
3.故宫内最大的戏台畅音阁的天井,配色秒杀一切西洋油画。
大家知道大红大绿的特别容易俗。为什么故宫色能做到艳而不俗?红配绿,一块玉。
4.故宫色虽然浓艳,但不同颜色用的纯度和明度相似。这个原理能保证整体视觉效果协调统一,避免杂乱感。
5.绿与黄的搭配也是皇家建筑的常用配色,两者都保持了明度偏暗,纯度很高的特点。墙壁上的浮雕花草装饰一般都会用绿色代表草木,黄色代表花卉。
6.红配黄,亮晃晃;红间黄,喜煞娘。
7.故宫的门窗。红门绿窗也是古人常用的色彩搭配了,再配上黄色棱线勾边,明艳动人富有诗意。
9. 故宫藏雕漆盆景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也是24位皇帝聚集天下奇珍异宝的顶级皇家藏宝之地,收藏有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品,数量达上千万件。 故宫之所以让普通人流连忘返,在于它是一座藏宝巨库,它超越了普通人对于世上奇珍的想象。也因其价值,众多爱宝之人不惜以生命相护,创造了文化史上的奇迹。
下面介绍故宫里的十大奇珍,涵盖各门类,且价值连城,在此邀君共赏!
《清明上河图》
书画之宝:尘封库房 觅得名画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是公认的千古名画第一巨作,无价之宝。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该画首先收藏在北宋宫廷,曾在宫内四进三出。其最后一次出宫,是当年溥仪和溥杰偷偷运出宫廷,然后被带到长春,最终凌乱地堆在了东北博物馆的临时库房。1950年冬天,古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无意中发现该图。当时已出现多幅该画赝品,杨仁恺最初不敢相信这幅就是真品,经多方鉴定方确认其身份。
《平复帖》
法帖之宝:缝入衣被 国宝免劫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在于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中华第一帖”。创作时间至少在1700年前,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至今不腐。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因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
陆机《平复帖》,纸本,手卷,纵23.7cm,横20.6cm 。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局部
巴掌大的《平复帖》为什么那么珍贵?这首先要从它的作者陆机说起。他的祖父陆逊,就是策划智取荆州、指挥火烧刘备连营700里的东吴名将。他本人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最有声誉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文赋》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局部
历史上不少书法名作,都是偶然写就。大约在无意之间,作者更能挥洒自如,“佳作天成”。陆机的这个作品,使用秃笔书写,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人赞其“秃笔蘸墨,抒发痛楚之情,其用墨确实是神乎其技,冠绝古今”。
《梅鹊图》
织绣之宝:一寸缂丝 一寸金玉
沈子藩梅鹊图轴,南宋,沈子蕃,纵104cm,宽36cm。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图下方缂有“子蕃制”、“沈氏”方印,玉池有“蕉林梁氏书画之印”、“果亲王府图书记”、乾隆帝御笔“乐意生香”,并钤有“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定鉴”、“宝笈重编”、“石渠宝笈”、“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等印记,可见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 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绝世郞红 成就名官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景德镇有句话说“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1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虽未成功,却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更为鲜亮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
亚酗方尊
青铜之宝:商代酒具 大族象征
亚?方尊,商晚期青铜酒器。清宫旧物,为对器。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较完好,为亚醜方尊,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圈足有残损,为亚酗方尊。
亚酗方尊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酗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酗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钟表之宝:五年制钟 奇巧之绝
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 根据记录,此钟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宫廷之宝:铸杯冀望 江山永固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漆器之宝:雕漆大家 技惊东洋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作伪作。这件剔红盘,是公认的张成的作品,是具有历史性的作品。
元代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的辉煌阶段,雕漆工艺能人大量出现,他们均以刀法精细,风格瑰丽著称于世。尤其是张成和杨茂的漆器传到日本后,对该国木漆品工艺产生巨大影响,他俩创作的漆器精品,被日本美术史专家称赞是“诚无上之作品”。
青玉云龙纹炉
玉器之宝:仿古玉器 乾隆题诗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珐琅之宝:元代珍品 珐琅鼻祖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而得名。实际上,早在中国元代已出现掐丝制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该工艺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
10. 故宫藏雕漆百什件匣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它一般髹朱饰黑,或髹黑饰朱,以优美的图案在器物表面构成一个绮丽的彩色世界。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中国漆器
用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大貌淳朴浑成,而细部又极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张成造桅子纹剔红盘,杨茂早观瀑图方剔红盘,安徽省博物馆藏张成造乌间朱线剔犀盒等
11. 故宫剔红漆器
剔花是我国古陶瓷装饰中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剔花瓷器,图案气象浑穆,线条遒劲有力,给人以古朴奔放之美感。剔花,即在半干的坯体上,使用竹木或骨石等制成的刀具,按事先设计的图案,以一定的深度剔去纹饰以外的坯层的一种装饰拉法。用这种方法作出的图案,具有很强的浮雕感。有时花叶上再用划花的方法划出花蕊叶筋,纹饰更显形象逼真,由于剔去的地子通常呈黄褐色,与黑色的釉子或白色的化妆土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这就使主题纹饰被更强烈地烘托出来。
剔花瓷器最早见于宋代,当源于漆器生产中的雕漆。雕漆又称剔红,漆器的各种装饰技法,直接影响着陶瓷的装饰艺术。汉代以来,陶瓷仿漆之风盛行。如汉彩绘陶和釉陶,从画法到釉色,均借鉴于同时代的漆器。在河南南部战国墓中出土的陶器,器表面往往裸有黑漆,使表面有一层黑亮的光泽,显然是摹拟漆器而随葬于内的。唐代及北宋前期,雕漆广泛流行,瓷器生产也空前繁荣,雕漆的艺术风格对瓷器难免产生某些影响。
唐代雕漆风格古朴,宋代则刀法娴熟,色彩多变。陶瓷剔花与雕漆是异质同工。
北宋以前,漆器生产集中在北方,故陶瓷剔花工艺是由北方诸窑受雕漆剔红、剔彩工艺的影响而发明的,品种有白釉剔花、黑釉剔花、酱釉剔花等。北宋的河南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登峰曲河窑、河北的磁州窑、山西的介休窑等均生产剔花瓷。不过,由于各地原料有差异,所以风格不尽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