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顺德家具定制

家具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0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中国古代家具结构)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6-14 09: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中国古代家具结构
明清家具常用的都是榫卯结构,有雕花等工艺。典型的代表有罗汉床,圈椅,条案,,,等等。
2. 中国古代家具结构方式
古代的书桌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正确的桌椅高度应该能使人在坐时保持两个基本垂直:一是当两脚平放在地面时,大腿与小腿能够基本垂直。这时,座面前沿不能对大腿下平面形成压迫。二是当两臂自然下垂时,上臂与小臂基本垂直,这时桌面高度应该刚好与小臂下平面接触。这样就可以使人保持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式。
写字桌过高,椅子过低,就会使人形成趴伏的姿式,缩短了视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脊椎弯曲变形和眼睛近视。为此,日常使用的家具一定要合乎标准。
古代书桌—方桌
面呈正方形的桌子,规格有大小之分,结构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明式家具中最典型的式样是“一腿三牙”;常见的有“八仙桌”古代书桌、“四仙桌”古代书桌,前者约一百一十厘米见方,后者约八十六厘米见方。
古代书桌—平头案
案面平直的条案名曰:“平头案”。明式家具中平头案古代书桌的式样较多,也都讲究,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平头案古代书桌的式样也是丰富多彩的。平头案古代书桌在卯榫结构、装饰,以及局部处理上,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平头案古代书桌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古代书桌。 
古代书桌—套几
套几古代书桌是可从大到小套叠起来的一种长方或方形几案,三、四不等,故又称“套三”、“套四”的。由于套几古代书桌可分可合,使用方便,利于陈设,故至今在外销中仍很受家庭欢迎。套几古代书桌是我国古代书桌的传统产品之一。
古代书桌—翘头案
翘头案古代书桌是条案案面两端装有翘起的“飞角”,故称“翘头案”。明清时期主要是供陈设厢的承具。故翘头案大多设有挡板,并施加精美的雕刻。由于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故翘头案古代书桌的不少雕刻是明清家具木雕的优秀代表。
3. 中国古代家具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家具的特质,在于它不仅仅通过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完善其服务于人类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出在其特定环境里形成的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现存众多的明清家具中,比较集中的体现出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沉重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就使家具成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并珍视的文化遗产之一。
4. 中国古代家具特点
史前家具是指出现在远古时代至公元前16世纪的家具史前家具的主要特征:(1)家具雏形的出现。主要表现在木棺、木豆、木斗、木匣、木俎、木案等的创造。(2)石斧、石锛等工具的出现。制作工具主要是石斧、石锛的应用,以及榫卯制作的石凿、骨凿、角凿、石楔、木棒出现。(3)简单的结构形式出现。木构件横竖咬合,板与板相拼采用企口衔接结构形式。家具的挖磨、捆绑形式或支撑等工艺形式开始出现。夏、商、周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1)家具母体形象的出现。俎,在虞氏时称为“完俎”;完,“断木为四足而已”(汉代郑玄的说法)。夏后称为“厥俎”,多用于祭祀,其形状是两侧腿间出现穿插的横枨。商时称为“具”,利用树枝多弯曲的特点,俎腿做成弧形,并穿插于落地加长的横枨上,使木结构趋于合理,这应该就是后来几案“拖泥”结构的母体形式。(2)席、床等文字的出现。(3)家具装饰纹样的漆画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约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青铜器开始衰落,漆器开始大量生产。铁骑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家具品种:俎、案、几、床、舆、禁、座屏、箱和架。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的主要特征:(1)鲁班、木工七部出现。战国的围栏大床和刳制而成的较大矩形箱子的出现。(2)木工工具的变革,使家具制作有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造器具的使用和各个工种的分化,产生了规、矩、悬、水平、绳索等测量器;燕尾榫、凸凹榫、格肩榫开化寺出现。家具制作有了质的飞跃;搭接、榫结合的燕尾榫、凸凹榫、格角榫开始较合理地运用。(3)家具装饰的兴起。髹漆和绘漆工艺的进步;雕花装饰家具中的雕花与雕绘渗透互补;编织工艺的大量出现。
5. 古代家具结构图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设计理念以"尊严"为本
  一、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尊严的国家,在古代尤其如此,在家具的设计上,通常以显示人的尊严为主,而不是以人为本,由明清时期的家具就可以看的出来,比如清朝的宝座,椅面设计宽大,类似一张婴儿床,宝座的靠背和扶手分别垂直于椅面,上面雕刻繁复精美,这和清朝追求奢华之风是分不开的,喜欢用一些镶嵌、彩绘、镂空等技法来显示皇室的帝王之气。
  二、皇帝坐在上面威慑朝野,官员无不俯首朝拜,显示了皇帝一统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威,然而,试想,皇帝坐在如此宽大的宝座上,相当于无所依靠,后面的靠背和两边的扶手形同虚设,在古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皇帝必须正襟危坐在上面,实际上一点也不舒服。家具在古代首先是一种身份、尊严和权势的代表。
6. 古代家具什么结构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 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 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 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偌大的故宫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不可不看的外朝主体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更有趣的是,故宫的许多细节都有某种象征意义,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粹。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和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周围环绕着28宿,其中紫微垣(北极星)正处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 “正中”。“禁”则指皇室所居,尊严无比,严禁侵扰。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 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故宫里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门、太和殿等,这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中正”、“仁和”,突出了传统的儒家理念。   皇帝、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名字也和儒家经典《易经》有关。《周易》说,“乾”象征“天”,代 表“男”;“坤”象征“地”,代表“女”;中间的“泰”意为“平安、畅通”,整个意思即为“天地交泰”,暗示帝后关系和谐,再加上“清正”、“宁静”,把一个皇宫生活想象 得 异 常 美 丽。   故宫里的颜色也有深奥的寓意。故宫多用黄色琉璃瓦,室内的颜色也多为黄色,乾清宫的布置尤其突出。这种用法来源于古代经典《尚书》中的五行说。古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五种元素相生相克,世界因此变化不定。“黄色”代表“土”,土是万物之本,皇帝也是万民之本,所以皇宫多用黄色。   故宫中唯一使用黑色琉璃瓦的建筑是藏书楼文渊阁。在五行中“黑色”象征“水”,“水”可以克“火”,所以藏书楼用黑瓦,代表水克火,取防火之意。设计用心可谓良苦。在欣赏恢宏的外在建筑物的同时,仔细品味每一个建筑所象征的文化意义,才会兴趣盎然,情趣隽永。了解物化了的中国文化,才能了解伟大的故宫。   公元1406年,明代永乐帝开始修建故宫。《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紫禁城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其材料均是当时最好的。进紫禁城前不妨先到外面的城墙下看看砌墙的砖。这种砖叫澄浆砖,即先将泥土放入池水中浸泡,经过沉淀,取出过滤后的细泥,再把细泥晾干做坯。砖的尺寸也比一般的大,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每砖重24公斤,砌城墙共用了1200 万块。紫禁城宫殿的地上用砖,又是另一种,叫金砖。这种砖质地细腻,略带金黄色,敲之铿然有声,异常轻脆,作工自然也要复杂得多。整个紫禁城用砖超过了1亿块。   砖块之间、石板之间的粘合,也用了一种相当精细的材料。这种材料主要包括煮过后捣碎的糯米和鸡蛋中分离出来的蛋清,用它们混合而成的粘合剂不仅粘力强而且平整美观。制造这种中国式“混凝土”需要成千上万公斤糯米和鸡蛋。   故宫所用木料来自京郊房山县山中,也有的来自江南甚至四川、云南。江南木料多从运河上运来,在今天东便门处上岸。清代时所用木料也有的来自东北。   紫禁城的房瓦都是采用预先制作方式,即设计者定出大小和样瓦制作者再根据清单大批制造。不同地方的瓦,花纹也各不相同。   故宫里使用的巨型石块多达数万,其中最大一块在保和殿后面。这块上雕九条蟠龙的巨石长16.57米, 宽3.07 米,厚1.7米,重约250 吨。从产地房山向京城搬运时动用民工2万,耗银11万两。运输时间选在冬季,沿途每50米打一眼水井,汲水泼路成冰,再拉巨石在冰上滑行,50公里距离,用了28天,艰苦卓绝,可见一斑。   从材料到建筑,从布局到寓意,故宫都堪称中华瑰宝。除此之外,故宫里保存下来的古董字画、文书档案,也是稀世之珍,价值连城。事实上,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和珍宝馆。   故宫内的文华殿,收藏了明清两朝500余年的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卷宗,1000余万件,这是中国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资料。文渊阁里则藏有完整的《四库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共有3503种,6304册。   紫禁城内现有10余个藏馆,包括历代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绘画馆、清宫玩具馆、青铜器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和明清家俱馆,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宫方能看到。
7. 古代木制家具结构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形式在历史沿袭过程中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从下到上分别是:台基、柱、斗拱、梁枋、屋盖等。
说得简单点就是:台、梁柱、屋顶三个部分。
在演化过程中 发生变化的主要是斗拱、梁枋、和屋盖的尺寸和外形。就屋盖而言,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
就斗拱而言,汉唐时期的斗拱巨大,约为柱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到了宋代,缩小到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明代以后斗拱变得更小,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力学作用,而沦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部件。
就梁枋而言,汉唐的建筑梁枋造型简洁,力学结构精巧,在外部会用白漆木板遮挡防风防雨,美观大方。到了宋元,开始大量使用浮雕和贴金,就是所谓雕梁画栋,而为了弥补斗拱变小后力学作用的不足,梁枋的比例增大,造型也更多样化。明代以后,梁枋的彩绘和浮雕更是登峰造极,形式和比例也越来越宏大。此时的梁已经完全取代了斗拱的作用,成为木构建筑力学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8. 中国古代家具结构图
、车体
车体生产在车体车体制造车间中进行。因为都是初级材料钢板铝合金的生产,这两个地方的制造场面很工业,天车和电焊火花让初来者一时难以适应。

铝合金车体的制造工艺流程从底架开始,底架就是车底,也就是我们双脚踩着的地板下面的那一部分。底架先进行正面焊接,之后是打磨,然后是底架反面焊接打磨、铺装地板及气密试验;端墙组焊,车顶正面自动焊接、车顶反面自动焊接、侧墙自动焊接及整体加工、驾驶室组焊……最后,是上述各大部件的组合焊接,调直打平,在淋雨试验完成后,涂装开始,前后要进行多次上腻子,底漆和面漆的喷涂也是多次。

车体制造车间
底架的焊缝都要经过仔细打磨,25米长的车体底架各种定位孔、接口加工精度误差不能超0.01毫米。

工人在打磨部件

切割板材

车头的车体骨架

车体成型后,工人通过目视、渗透和射线检测等方式,对每条焊缝进行检测,确保焊缝无气泡、无夹杂。
工人检测车体


一节动车车厢上大概有10万个线头。
刘莉莉是车电车间的接线女工,说起平日工作,她用“千头万绪”来形容。“手里攥着几十根电线,分门别类,对应到模块里,连接到针,而每一针都只对着一根电线。”刘莉莉说,“每个接线上都有接线员的名字,这不仅是责任到人,更是增加自豪感。”

动车组两节车厢连接处的网线连接盘1

动车组两节车厢连接处的网线连接盘2

网线连接盘及车钩
一节25米的车厢要保持高速运行,那么车厢重心必须平衡。四个角任意两点之间的重量误差,要求不超过350克,也就相当于一小听可乐的重量。
以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为例,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行时速达380公里。想让动车“飞”起来,其制造工序和技艺,怎一个“精”字了得。

工人正在焊接车厢
车体涂装完成后,车体会被送往组装车间,在这里进行车体防寒材料的安装、地板风道安装、车窗安装、配线和气密性试验。

动车组车辆前端
2、转向架
动车组跑出487.3公里的最高试验时速,作为“飞毛腿”的转向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向架制造中
转向架是列车的“脚”,对于以移动为天职的列车来说,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很像小车的东西,主体是4个车轮加一个钢铁框架,这个框架行业名称是“摇枕”或“侧架”,总体称为“构架”。转向架的制造就是从这里开始。

转向架结构图
同时,轮对和轴箱的组装也在其他的场地进行,中央悬挂装置的焊接、加工、涂装、组装也在进行中。构架焊接完成后,有复杂的涂装过程,之后转向架的组装开始,即制动装置、电机和各种管线的安装。组装中,构架被上下翻转,这边安装完毕再翻过来那边,安装的内容丰富,操作复杂。最后,携带了许多部件的构架被吊起落在轮对上,转向架完成,经过试验后等待装车。与此同时车体分厂正在紧张的进行车体生产。

转向架组装进行中

吊运待装的转向架
3、车下车顶设备、车内设备
车下车顶设备件安装、车内设备安装同步进行。车下大部件主要是变压器、变流器等,车顶主要是受电弓和主电力线,而车内施工,则是车门、车窗、各种线路、管道以及座椅、洁具等的安装。

座椅地板等的安装

动车组车厢内部组装零件

车组车头内部组装零件
在组装现场有很高的工作台位,车被架在台位上,车内装饰件安装的工人在高处工作,车下是各种线路和大部件安装,一节车上,有多个部门的人员在同时工作。

小受,受电弓,高铁动力来源。
安装完成后,车门封闭进行耐压试验,主要是考验气密性。然后请出已做好的转向架,将车体装上去,称为落车。
安装在车厢下部的大部件,如变压器、变流器、制动系统等。

基本组装完成的车辆

车体经过喷漆、涂装后进入总装配厂,开始安装车上车下的电气、管路等各种设施。
4、组装、调试
落车完成的车辆进行完称重试验、淋雨试验后,被推向调试车间。

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网线极多、电脑控制的高铁列车的调试可以称为是一项工程。这项工程内容繁多,常常延续半月一月之久。首先是单节调试,然后是编组调试,编组调试又分静止调试和动态调试。这样的调试在出厂后仍没有结束,上线试运行依然是调试的一部分。
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动车组的“大脑”——驾驶室。整列车所有窗户都是封闭的,只有这里的两个窗户能够打开

列车完成总组后静态通电测试
5、出厂
让制造者松一口气的时候,是使用方的铁路局接车人员签字同意接收的时候,然后,全新的动车组等待调度命令,出了厂区的专用线进入运营线路,开始自己的人生旅程。
经过一系列锻造、打磨、组装、测试以及试营运等种类繁多且严格的测试检验合格后,一列高大上的动车组才诞生了!
9. 中国古代家具结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木材榫卯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和特点。
  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在城镇农村都难以见到了。
  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抗震能力最强,但较难建成大型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抗震是木材榫卯结构最大的优点。“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类似屏风的阻挡视线分割空间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审美需求而按照自己意愿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中国的木质梁柱结构也有缺点,比如说梁柱结构木屋,古代人对房屋墙体的综合性能要求不高,比如隔音性、防水性、抗腐蚀性的要求不高。对于现代建筑来说,木材料本身的很多缺点也就暴露出来,比如易燃易腐蚀,同时坚固程度远比砖石结构差。
  综上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木质梁柱结构建筑是中国人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经过详加分析和比较,最后选择和确认下来的一种建筑形式,他是中华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4-11-26 06:23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