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7|回复: 0

隔断办公桌怎么拆卸(隔断办公桌怎么拆卸视频)

[复制链接]

30

主题

3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3-7-1 11: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隔断办公桌怎么拆卸视频
这种组合式的,当中的隔板,在组装时是先安装的,要想拿下来必须先拿掉一侧的的大面,将桌子放倒或者平面向下放置,将链接大立面隔板上的螺帽,反旋转半圈,上下两个同时转,先拿下大面才可以拿下中间的隔板,试试看
2. 办公桌拆装视频
办公室监控可以听到声音的,目前的监控镜头都带有语音功能,在摄像头上有一个拾音器,可以将声音信号传播到映像机上,同时在录像的时候同步进行录音,如果我们没有将拾音器打开或者是连接相关的信号线,那么就无法接受声音信号,这是看我们实际使用决定
3. 办公桌拆解
1、首先是要了解抽屉滑轨的整体构造(对不同的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拆卸方法)。
2、如果确定是家庭通用的滑轨,也就是三节轨道,钣金滑轨。应该先将柜体轻轻的拉出来,但是不要拉到倒头,然后仔细检查在柜体的两边是否会漏出一个比较尖的东西,通常在柜体的两边都有。
3、然后就是用力将两边的那个塑料弹卡东西向下按压,按压的时候如果听到了清脆的声响,那就说明滑轨打开了。
4. 隔断办公桌怎么拆卸视频教学一、确定点位
1、点位确定的依据:根据办公空间布线设计图纸,结合办公工位示意图,用铅笔、直尺或墨斗将各点位处的暗盒位置标注出来。
2、暗盒高度的确定:除特殊要求外,暗盒的高度与原强电插座一致,背景音乐调音开关的高度应与原强电开关的高度一致。若有多个暗盒在一起,暗盒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0mm。
3、布线箱位置的确定:
内嵌式:在所采用弱电布线箱尺寸上宽、高各增加10mm,在深度方向上减少10mm。外置式:按所用产品的型号尺寸标注固定孔位置。内置式:确定管线进入所用产品的高度。
二、开槽
1、确定开槽路线,根据以下原则:
路线最短原则; 不破坏原有强电原则;不破坏防水原则。
2、确定开槽宽度:根据线的多少确定PVC管的多少,进而确定槽的宽度。
3、确定开槽深度:若选用16mm的PVC管,则开槽深度为20mm;若选用20mm的PVC管,则开槽深度为25mm。
4、线槽外观要求:横平竖直,大小均匀。
5、线槽的测量:暗盒和配线箱槽独立计算,所有线槽按开槽起点到线槽终点测量,若线槽宽度超过80mm按双线槽长度计算。
三、布线
1、确定线缆通畅:
网线、电话线的测试:分别做水晶头,用网络测试仪测试通断;音视频线、音响线的测试:分别用万用表测试通断;其他线缆:用相应专业仪表测试通断。
2、确定各点位用线长度:
测量出配线箱槽到各点位端的长度; 加上各点位及配线箱槽处的冗余线长度:各点位出口处线的长度为200mm-300mm,配线箱内:线的长度为500mm,背景音乐出口处:线长1.5米至2米。
3、确定标签:将各类线缆按一定长度剪断后在线的两端分别贴上标签。
4、确定管内线数:管内线的横截面积不得超过管的横截面积的80%。
四、封槽
1、固定暗盒:除厨房、卫生间暗盒要凸出墙面20mm外,其他暗盒与墙面要求齐平。几个暗盒在一起时要求在同一水平线上。
2、地面PVC管要求每间隔一米必须固定;地槽PVC管要求每间隔两米必须固定;墙槽PVC管要求每间隔一米必须固定。封槽:封槽后的墙面、地面不得高于所在平面。
3、清扫施工现场:封槽结束后,清运垃圾,打扫施工现常
4、进线穿线管2——3根从大厦配电箱引入机房,出线穿线管从机房到各个信息点,所敷设暗管(穿线管)应采用钢管或阻燃硬质聚氯乙烯管(硬质PVC管)。
5、直线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所布线路上存在局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离要求时,应采用钢管。
6、暗管直线敷设长度超过30米时,中间应加装过线盒。暗管必须弯曲敷设时,其长度应≤15米,且该段内不得有S弯。连续弯曲超过2次时,应加装过线盒。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10倍。在暗管孔内不得有各种线缆接头。
5. 隔断办公桌怎么拆卸视频讲解
1.先拆桌面上的屏风;可以看下桌面底下有几个螺钉,分别拆下来,通常屏风还会有扣位,所以拆卸的时候注意不要蛮力拿开,防止扣位断裂,当然,这里也需要注意别磕碰屏风玻璃。
2.完成之后,再面板或抽屉柜,这里需要根据屏风办公桌的结构安排。
3.然后再拆挡板,放置好。
4.最后,屏风办公桌就被分成几大部分,此时即可搬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家具论坛 ( 粤ICP备19038239号-1 )

GMT+8, 2025-4-18 22:20 , Processed in 0.1875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jiajuluntan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